发布于:2023-12-26来源:广电五舟杨峰:把国产算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智能化阶段。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算法推送等成为智能化社会常见应用,在这些看得见的应用背后是看不见的算力在支撑。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转型,努力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并专门对增强算力赋能成效作出部署。
截至2022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80 EFLOPS(每秒18000京次浮点运算),占全球算力规模的31%,年增长率近30%,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1.8万亿元。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百亿亿次/秒,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存力总规模超过1080 EB。这一系列的数字不仅显示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而且也显示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算力发展潜能。
算力不仅是计算机硬件的运算能力,更是一种基于计算的服务能力。通过优化算法,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支持各种人工智能应用,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广电五舟作为一家专业的智能算力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2008年成立,2018年开始聚焦服务器国产化,并开启面向全国的国产化智算产业布局,以服务器的国产化、差异化和软硬一体化为核心业务,围绕智能计算、高性能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与存储管理的“4+1”业务战略,致力为客户提供国产智能计算产品、高性能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云服务器全系列产品、边缘计算和软硬一体化产品、自主研发的存储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府、教育、安平、金融、网络安全、安防监控、科研、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行业及领域,努力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和国家信息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贯彻《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广电五舟围绕“算力+气象”、“算力+教育”、“算力+金融”、“算力+交通”等方面进行具体部署,并在医疗、网络安全、互联网等领域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
算力+金融,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票交所”)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证金融机构稳健运营的关键环节。通过算力的融入,可以提高交易系统的处理和执行效率。广电五舟作为广电运通算力板块布局的核心子公司,联合广电运通为上海票据交易所交易系统电子影像及档案服务平台替换升级项目提供信息存储和算力支持,助力上海票交所顺利完成信创迁移升级,更好地应对未来风险管理的挑战。
算力+交通,多样化算力保障交通安全
近年来,我国智慧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智慧交通是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期间,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正打造“2.0版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广电五舟作为广州本土一家服务器厂商,通过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智慧+”车城网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帮助此项目的智能交通系统进行海量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助力城市交通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
算力加码,夯实国产算力底座
今年12月,广电五舟在贵州成立了智能算力产品智造基地(简称“贵州广电五舟智造基地”),旨在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基础算力产品,辐射全国的国产化智算产业生态。贵州广电五舟智造基地的投产是广电五舟未来算力发展的新起点,也是广电五舟助力国家和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基地创造性地采用自主研发的“大规模集群条件下的智能柔性服务器生产线”技术,涵盖X86和国产服务器、边缘算力产品、工控及特种计算机、分布式存储一体机等系列产品,将形成年产10万台服务器及智能算力产品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广电五舟的产能,更好地满足西南地区的算力需求。
绿色算力,释放“冷”计算
根据《“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到 2025 年,全国数据中心算力将达到 2020 年的 3.3 倍。随着市场对算力的需求不断增长,散热冷却系统移热速率亟需与产热速率匹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为了减少耗能,广电五舟正在研发和推广液冷产品,跟风冷系统相比,液冷从根本上改善了主设备的散热方式,能满足高密度机柜、芯片级精确制冷要求。
算力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关乎大国的竞争力。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类进入热力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让人类进入电力时代,由计算机主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则让人类进入一个算力主宰的时代。在算力的时代下,广电五舟也将持续发力,夯实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中国算力产业更好发展,让算力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本文源自杨峰于2023年12月22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DTC 2023”)“大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论坛上的演讲)